央视广告 央视广告代理 央视广告投放 央视广告费用 央视广告价格 北京星传广告 CCTV广告
央视广告代理公司|CCTV央视广告|CCTV17广告-北京星传广告|官网

咨询热线

18518703406

www.cctvxc.com

广告制作

热线电话:

18518703406
联系人:
传真:010-67926310
手机:18518703406
邮箱:234366668@QQ.com
地址:中国北京星光电视节目制作基地星光视界中心
当前位置: 主页 > 广告制作

网络舆情行业在蜕变!--北京星传广告传媒

发布时间:2019-05-24 丨 浏览次数:

经过十年发展,网络舆情行业再次迎来关键转折点。未来将何去何从?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秘书长杨斌艳谈了她的观点。

1问:您如何看待十年来网络舆情行业的发展?
杨斌艳:经过十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舆情行业对于自身社会作用、功能和定位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有些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
2008年,网络舆情在中国诞生,最早的舆情公司成立。
2013年,在大数据概念的冲击和流行下,网络舆情行业集体向大数据行业靠拢和转型。
2018年,通过人工智能和算法的概念来进行舆情行业的包装和推广已经到处都是。
按社会作用和功能的认知、定位,网络舆情行业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
阶段1
2008-2012年以负面热点事件监测为主的阶段
网络舆情的概念基本上是从2009年开始在社会和公众层面被知晓,而在此之前的2004-2006年间,网络热点事件(负面社会事件为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概念,它以政府推动的网络问政为大背景,很多认为受了不公待遇的人或群体寻求通过互联网途径曝光事件,获取关注,并进一步推动问题的解决。
网络舆情行业发展的初期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这样的惯例,主要表现为两大特色:
一是通过热点事件进行监测;
二是大多关注的是负面事件。
通过对网络热点事件的数据监测和抓取,进行网络热点事件传播历程的跟踪,并试图分析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和发展规律。
虽然这一时期已经构建了网络舆情行业的产业链、参与主体、服务模式等,但所有网络舆情公司和业务的面貌、产品、服务模式、运营等都较为同质化。
在这种同质化模式下,如何阻止负面热点事件的广泛传播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各舆情公司比拼的关键,灭火、黑公关等也因此产生。
很多舆情公司甚至通过数据造假、榜单等进行欺诈要挟、不正当竞争和扭曲发展,使得舆情行业鱼龙混杂,名誉受损。
阶段2
2013-2017年网络舆情行业多样化发展的阶段
一是,对于舆情认知的突破和拓展。
如:从只专注负面事件拓展为对网络空间社会热点的关注和讨论;对于UGC内容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不同平台传播特征和内容的差异化处理和认知;从单个事件监测到话题监测的拓展;从横向的多领域舆情到垂直领域舆情的深耕等。
二是,舆情行业多主体的参与和竞争合作模式的变化。
最初,技术公司更多的只是完成数据抓取和提供分析工具,而传统媒体才是报告内容的生产者和发布者。但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两个主体一起合作完成了网络舆情行业的产业链的建设,并且互相渗透业务,慢慢开始互相竞争。在此阶段,BAT等大公司开始参与舆情领域的竞争,其强大的技术背景和资源很快推动了舆情系统和一些舆情报告的免费,加剧了行业的竞争。
三是,网络舆情行业理念、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发展。
多主体参与也推动了企业、科研和政府的合作和协商,它在为网络舆情行业注入新的理念和认知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发展。而这也是行业内企业优胜劣汰的一个过程。
阶段3
2018年之后舆情行业迎来又一个关键转折点
一是,挤掉了大数据等概念的花哨名头,沉淀下来在舆情行业做事的企业,开始重新思考舆情的社会价值和功能,重新梳理大数据服务舆情行业的前景和潜力。
二是,通过舆情研究领域的努力和探索,舆情的社会价值以及大数据挖掘的服务行业价值再次被准确和深度认知,从而形成了踏踏实实做事的共识,发掘出如何用舆情大数据服务社会和行业、社会舆情如何为网络正能量建设服务、网络舆情监测和研究如何为社会治理和政府转型服务等持续深度探索的方向。
三是,重新认识网络抓取舆情数据的局限性和有用性,以更加宏观的视角和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网络舆情和网络抓取大数据的有效性。
1、“网络舆情不等于民意”的概念被广泛认知,在此认知下,社会公众尤其是相关部门的不必要焦虑一定程度缓解。
2、网民情绪、社会心态概念的注入,网民情绪被视为舆情发酵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把舆情的研判、处置和预测置于社会心态的大背景下考量。此方面学界理念的倡导和研究的推进,对于网络舆情行业和政府管理起到了很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3、舆情处置和研判需要行业专家、领域内专家、政府管理部门、媒体、网络平台等多主体协同当事方参与策略和实战的理念被更多认同。舆情是复杂的体系,任何想简单处理的想法和实践都是高风险的。

		

	
2问: 您如何看待目前的网络舆情行业?
杨斌艳:作为以爬虫抓取网络公开数据,以统计、分析等为展示结果的网络舆情行业,其实天生就是大数据。
无论是加载了大数据的概念还是人工智能的IP,网络舆情行业大部分机构在数据获取、数据分析、结果报告等方面其实没有发生任何质的变化。只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在数据抓取、模型建设、数据分析、报告呈现等方面增加了不少新的元素。
近些年比较流行的情感分析、人心分析、研判、预测等功能,更多的只是市场竞争加剧而不断进行的产品概念翻新和产业发展的IP包装而已。
划重点
对于网络舆情行业而言,最大的变革不是所谓的技术冲击,因为网络舆情领域更多的只是在搜索技术、爬虫技术和文本分析技术的应用层面,核心的关键技术根本不是舆情行业需要关注的重点,也不是舆情行业整体的目标和技术水平能够企及的。
对于网络舆情的社会作用的再认知和再拓展,才是推动舆情行业发展的关键和核心。

3问: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网络舆情行业对于技术的要求和数据的需求越来越高,您认为整个行业该如何应对?
杨斌艳:
“网络舆情天生是大数据”是我从2013年开始一直在强调和澄清的一个概念。
大数据概念真正的意义在于,从2012年、2013年在全球流行开始,人们认为大数据是认识和分析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用学术一点的表述是,大数据成为阐释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新范式。这对于通过网络抓取数据进行文本分析的网络舆情行业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具有优势的技术公司对于原有的网络舆情行业的冲击越来越大。
传统的网络舆情公司往往把网络舆情作为核心和主体业务,并把技术集中于应用层面。但实际上,最核心的技术已经上升为建模和算法。而这些技能恰恰是传统网络舆情公司所欠缺的。所以,当面对擅长做算法、建模等技术的公司时,传统舆情公司就会感到力不从心。
划重点
对于新技术的学习和跟进是每个行业发展的基本功。
网络舆情行业内的公司各有所长、各有优势,一味焦虑新技术的挑战,不如认真思考和梳理公司和行业现有的优势和资源,把现有的优势和资源发挥得更好,让现有的资源在新技术的对接和融合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可能比试图在新技术上取得领先和突破更有可操作性,也更可能落地实现。

		

	
4问:您对网络舆情行业的发展还有哪些比较好的建议?
杨斌艳:
“网络舆情行业”再转折的深度意义在于对“网络舆情行业”认识和认知的再拓展和再发展。
划重点
网络舆情处置在解决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紧迫问题上有何价值?贡献在哪里?不断追问和反思这个问题,才能找到网络舆情行业的价值以及其再出发、再前进的方向,这也是当前整个行业要做的最重要的事。这不仅涉及某个公司、某家企业的发展,更是整个行业的未来和希望。
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技术对于社会的推动,是不容忽视的力量,也是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动力和变革要素。
期待传统模式的网络舆情公司都能组建算法和模型团队并进行算法模型的研发,但在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不现实的。
划重点
通过网络舆情行业的拓展和深耕,使整个行业的业务、产品、服务等一起得到拓展和提升,才能够为行业内具有不同优势和资源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所以,关注整个行业的前进和方向,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和最核心的。
小结
当前大家对于网络舆情的认知不断深化,那些靠概念、靠流行词语包装下的眩目已经逐渐消逝。
政界、学界、企业等多方主体协同,共同探索研究网络舆情的阶段性和长远性的社会功能、社会作用,才是网络舆情行业应该有的态度。



                                                                                                                                                                                                                                                                                                                                                                                                                          北京星传广告传媒
Copyright © 2013-2020 北京星传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电 话:18518703406  手 机:18518703406  传 真:010-67926310  E-mail:234366668@QQ.com
地 址:中国北京星光电视节目制作基地星光视界中心
备案号:京ICP备17072383号-1 CCTV央视广告代理证号:201900000007971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03977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帐号